名师风采
高等院校教师-崔艳秋 |
发表日期:2018-02-01 |
爱岗敬业育英才 无私奉献写春秋 ——记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崔艳秋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崔艳秋老师毕业后,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教育岗位。30年的风雨磨砺,使崔艳秋老师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在静心品读和智慧劳作中,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精神;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奉献着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爱心。 爱岗敬业 厚积薄发 正如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所言:“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之能解,则非师矣。”一个教师应当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注定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崔艳秋老师深知这一道理。为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她丝毫不敢懈怠,博览群书,学习和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国内外最新理论知识,并结合专业积极参加工程实践,不断将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中。 崔艳秋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设计和建构课程教学内容时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讲授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紧跟时代的发展,而且教学方法灵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曾获学校第一届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多年来,她为本科生主讲《建筑构造》、《建筑结构选型》、《房屋建筑学》等课程,连年学生评教得分均在96分以上。学生在填写的教学情况调查表中写道:“每次听崔老师讲‘房屋建筑学’都让我觉得那样的新奇而又吸引人,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让本来觉得很枯燥和冗长的房屋建筑专业知识变得生动和易懂。崔老师将最前沿的本专业技术带到课堂,激发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也促使我下定决心备考绿色建筑技术方向的研究生,在这一领域继续深造。” 此外,崔艳秋还为研究生主讲《现代建筑体系设计》、《被动式建筑技术与设计》,每年指导土木工程、建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多次荣获山东建筑大学优秀论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建筑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她指导学生积极提炼理论、参加竞赛。2007年,她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获首届“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优秀奖1篇;2012年指导郑海超撰写论文在2012年国际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上宣读并获得与会专家好评,指导牛微等参加设计竞赛,获“台达杯”国际太阳能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申友杯”绿色建筑设计竞赛2015年、2016年度获一等奖2项等,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高超的教学艺术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是保持教学活力的必由之路。崔艳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主持开展了“建筑构造教学体系建设与整体优化”课题研究,结合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从教学内容、课程体制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建设:开发制作了融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建筑构造课变得生动形象;同时,针对建筑构造知识内容抽象、枯燥,建筑构造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主持创建了“建筑构造实验展室”,利用“模形实物化”及“构造做法分层展示”进行现场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系统化”,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修养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建筑师奠定了良好基础。该成果于2005年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进,崔艳秋结合土木建筑类本科教育评估要求,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建设,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房屋建筑学教材体系建设,编写出版了一套内容精练、形式新颖、体系富于创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房屋建筑学”多元化系列教材:《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房屋建筑学学习指导与实例解析》、《房屋建筑学电子教程》。在课程教学中形成了主教材和多部辅助教材配套教学,纸质教材与电子教程相结合,达到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要求。其中《房屋建筑学》主教材曾于2009年、2012年连续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9年获得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国内得到了专家以及同行的高度评价,在高校中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她主持完成的“房屋建筑学系列化教材体系建设与实践”课题曾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逐渐兴起,这对传统高等教育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多年的执教生涯里,崔艳秋带领课程教学团队积极投身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房屋建筑学》曾于2005年获评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2012年顺应网络开放课程全球化的热潮,她带领课程团队,针对高等教育领域“如何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这一新的研究热点,深入探索并对原精品课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转型升级.借助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灵活、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共享课互动平台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线指导、教与学互动的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该精品资源共享课于2013年通过教育部遴选,并由原来的学校网络平台整合到了国家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在“爱课程”网站全面上线。至今崔艳秋的《房屋建筑学》课程仍是全国高校“房建”课程学习的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资源课!此外,多年来崔艳秋基于共享课互动平台的应用,还探索实施了“双模块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互为补充,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无私奉献 言传身教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的教育者、道德示范者。身教大于言传,作为建筑技术教研室主任、学校建筑技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负责人、“房屋建筑学”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建筑技术科学硕士生导师,崔艳秋付出的自然比一般教师更多。但她总是以满腔的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丝不苟、默默无闻地做着每一项工作,从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 崔艳秋的目光总是细致地关注学生的点滴变化,她的语言总是坚定地鼓励一颗颗有些沮丧的心。一个夏日的午后,崔艳秋工作之余信步走到教室,透过微开的门缝看见了一个消瘦怠倦的背影,沉迷在游戏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经过询问她了解到,这位男同学已经在游戏的世界沉迷很长一段时间了,刚上大二的他已经多门课程不及格,照此发展下去学业必将荒废。崔艳秋不忍心看见任何一名学生在美好的大学时代颓废,尽管平时事务繁忙,她仍将此事放在心头。经过几番心与心的沟通,这位同学终于打开了心结,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他按照崔艳秋的指导,学习成绩不断提升,这让他变得更加自信,不仅点燃了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更汲取了人生能量,最终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找到理想的工作。 在研究生的教学中崔艳秋更是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到教授工作室阅读文献成为每一个门徒的生活常态。2012级研究生彭云龙毕业于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原本在学术领域茫然无知。崔艳秋清晰的逻辑思维、高效的学习方法、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了他的科研热情。研二时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并获得与会专家好评,同时期撰写的另外一篇优秀论文也被EI收录,研三时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还申请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3年后决定在学术上继续前行的他考取了南京大学的博士。在十多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崔艳秋不仅培养出了许多博士,更向国家机关单位、高校、地产等单位输送了大批人才,现均在岗位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曾获“中国建筑投资大奖”的现任中垠地产济南地区总经理的赵成光曾这样说:“在校期间崔老师曾告诉我们,成功只需要比别人快一小步,我也一直把这句话当做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崔老师严谨、执着、勤奋的工作状态始终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是我取得一切成就的基础。”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崔艳秋呕心沥血筹建校内实践基地“建筑构造实验展室”,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构思设想、布局规划,由于资金紧张,她冒酷暑、顶烈日跑市场、看材料、比价格、跑企业、拉赞助、争外援、查施工、看质量,厉行节约,亲自设计并指导每一个节点细部,为高水平建筑构造实验展室的建成、为建筑技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来自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专家曾对此做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建筑构造展室的建设很有特色,在建筑高校中具有独创性,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为保证教学质量,在2012年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复评工作中,为了创出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特色,崔艳秋在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春节期间,只身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进行调研考察,登门求学。在建筑技术学科硕士点的学科建设工作中,在2012年第14次全国建筑技术学科研讨会筹备工作中,在2016年国际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研讨会议中都有她不倦的身影,无私的奉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学校建筑技术学科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大提高了学校在全国建筑技术学科领域的影响。 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崔艳秋甘为人梯。作为带头人组织创建了“房屋建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做示范性公开讲课,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和经验,并指导青年教师科学编制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组织青年教师参与编写《建筑设计基础》、《房屋建筑学》、《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手册》等20余本教材,带领青年教师多次主持承办了全国学术交流会,选派多名青年教师,去英国诺丁汉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攻读学位。通过团队合作的机制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了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在全国同类建筑院校中享有盛誉。2008年该团队曾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三秩春秋 硕果累累 “悠悠三秩风雨,漫漫征程如歌”,崔艳秋积极投身教学建设和教育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止。她先后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等出版“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基础”、“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手册”等著作教材20余部,主持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于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2年被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所主持的教研课题2009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此外,她一直致力于建筑技术学科的绿色建筑体系与节能技术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完成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厅等科研课题8项。其中,她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课题研究,曾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0年、2012年度分别获山东省建设创新一等奖。 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崔艳秋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其科技成果已应用于省内外几百项工程中,其中“济南市供电大厦”、“山东省实验中学教学楼”获建设部鲁班奖,“齐鲁考格尔联合厂房”荣获第二届“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不但为地方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丰富了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内容。 由于工作出色,崔艳秋曾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2004年被评为学校专业技术拔尖人材; 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2009年被评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同年还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年被评为山东建筑大学二级教授。目前她还担任着全国建筑技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建筑技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山东省建筑产业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房地产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三十年滋兰惠树,三十年桃李芬芳。默然回首,崔艳秋走上三尺讲台已30余载,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事业的忠诚使她淡薄名利、默默耕耘,成为引领她不断进取的旗帜和感召力量。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一代代学生的成长、成才,正是她心灵与智慧的升华、人格与价值的象征、道德情操与学术水平的凝结! 现场讲解建筑构造 指导学生实验观摩 讲解实验方法 课后辅导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