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高等院校教师-张新 |
发表日期:2018-02-01 |
二十八年的坚守——记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张新
张新,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教授1989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8年来,他长期坚守教学一线,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实践,努力教书育人。 坚守教学一线,致力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新教授非常重视教学工作,他认为,给学生上好课是老师的天职。从教以来,每学年都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先后讲授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计信息管理与决策》等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对每一门课程,都提前进行课程组织,准备讲义、拟定讨论话题、精心准备案例、选择实习或实践环节、推荐参考书等。在课堂教学中,张新教授把自己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进行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及时充实到授课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评教满意度高,所讲授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曾经有1位其他专业的学生,出于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趣,学期初听了张新教授主持并讲授的山东省精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节课,感觉非常受益,接下来便旁听了整个学期的这门课程。这名同学毕业后从事了软件开发、电子政务等信息化方面的工作,目前担任了公司经理。 张新教授善于研究总结教学规律,主持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山东省重点建设基础学科骨干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等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并把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到人才培养各环节。研究成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三等奖(2014年),研究成果《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获2009年、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使学生开拓视野,张新教授经常利用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条件。2015年7月,张新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挂职期间,联系派出了2名本科生、2名研究生参加了该院的暑期国际交流课程。 关心学生发展,当好创新创业导师 张新教授深知,学生的培养质量如何,最终的话语权在社会,在学生毕业后是否有发展潜力。作为院长,他非常看重学生在校时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力争向社会输出更多的“优质品”。为此,张新教授主要从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竞赛、创业指导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他的倡导下,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成效显著。就公益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说,有自2013年组建以来三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强”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的“三梦团队”,有2016年荣获中科协“新青年e创志愿者行动”全国一等奖的“V-TOP团队”,这两个团队已成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团队。此外,张新教授还亲自带队参加了多项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他本人也被评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张新教授对此类活动给予很大的支持。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是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一项电子商务专业的顶级赛事,至今已举办七届。学院每届都投入较大人力财力派队参加,取得多项全国二等奖以上奖励,对部分项目亲自指导。在他的组织协调下,学院四次举办了该项赛事的山东赛区决赛,多次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2015年,在第八届“网商赛”全国总决赛,学院组织的1个团队获得全国总冠军,并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张新教授非常关注学生创业工作。他认为,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只是创业的必要条件,能否创业成功还取决于其他多种因素,因此,如何发现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并加以扶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推动成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会”,一方面支持校友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好学院校友资源,多次组织学生到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企业参观考察,请校友来学校介绍创业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在本科各专业开展了校友评专业活动,利用培养方案修订的时机,请毕业校友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社会需求,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对具有创业意向和能力的学生,张新教授不遗余力地给予指导和扶持,帮助他们分析市场、策划方案,调动各方面力量,助力他们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倾心尽力,学科专业建设成绩斐然 张新教授自2000年开始主持系和学院工作,对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经常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必须积极作为,学院负责人应该把学科、专业发展好,在国内、省内有一定地位、一定影响,培养学生的平台就更广阔,育人质量才会提升,才能无愧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期望。 正是抱定这样的信念,张新教授为学院的事业发展奋力奔波着,用“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形容他最为贴切。勤勉敬业,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这是许多师生对他的印象。学科及专业建设的许多学术会议都安排在周末,只要抽出时间,张新教授肯定会参加,有时一个周末会参加两个会议,为的就是多和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增加对其他院校本学科、专业发展状况的了解,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学院的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长期不懈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院从最初只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个本科专业,目前发展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工程管理5个本科专业,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团队,2013年物流管理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十三五”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016年,在张新教授的带领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再次获得历史性发展机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名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群)(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管理科学专业)被列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张新教授也因其出色的工作两次被学校评为学科建设先进个人。 张新教授在信息化理论、两化融合战略及政策、两化融合水平(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等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和卓越的学术声誉。提出的山东省两化融合“一核一擎两翼”的发展战略以及编制的两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和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创始人、原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乌家培教授以及原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禹教授等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财政部及山东省科技攻关、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主持山东省“蓝黄两区”重点项目、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山东烟草等政府及企业重大委托课题1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三等奖1次。 在做好科研的同时,张新教授十分注重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做好事、做成事,必须依靠团队,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努力,团队中青年教师是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他们代表学院事业发展的未来,是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骨干力量。在他的指导下,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2012年,以团队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的“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科研团队被列入山东省高校首批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研以致用,服务社会经济建设 张新教授认为,科学研究既要“顶天”,也要“立地”。所谓“顶天”即是瞄准国际、国内研究前沿,关注成果的高水平;所谓“立地”即是坚持立足本地,探索、发现、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多年来,他在政产学研结合、也就是成果的“立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张新教授与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商务厅、财政厅和审计厅等单位开展紧密合作,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中国制造2025、信息技术绩效评价和审计信息化等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全省信息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持之以恒协助省直部门和企业推动“信息化”、“互联网化”和“互联网+”等工作。尤其是中央提出“两化融合”国家战略以来,持续进行该方面的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先后主持了山东省信息产业重大专项课题“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理、测度与路径选择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等项目;完成了“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山东省地方标准”等一系列丰硕成果,在两化融合政策文件制定、助企行动、试验区建设及水平评估方面为全省两化融合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并由此获得2012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新教授带领学生到物流园区调研 张新教授指导学生 张新教授向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汇报学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