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高等院校教师-张士璀 |
发表日期:2018-02-01 |
谨严立身探学海 一泓清泉蕴热忱 ——记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士璀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副所长张士璀,1957年1月出生于江苏泗阳。他曾任海洋生命学院院长、教育部生物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任国际学术期刊《Mar. Biotech.》编委、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和山东省动物学学会副理事长。1978-1981年就读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系并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次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动物学系进修。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记二等功;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张士璀教授长期从事进化与发育生物学方向的研究工作,即以模式动物文昌鱼和斑马鱼为代表,开展发育(包括衰老)和免疫机制研究,探索、揭示脊椎动物及其免疫系统起源和演化规律。主要从分子、亚细胞、细胞和组织多层次交叉水平,以进化生物学观点推测文昌鱼和脊椎动物起源关系,向生命演化的轨迹发问求解;同时,对具有潜在实际用途基因和蛋白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把科学研究成果引入人类健康的维护。 成长与求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957年1月,张士璀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他自幼酷爱读书,学习成绩优异。1973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级中学。1977年秋,国家恢复高考,他又以出色的成绩被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录取。自此以后,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几乎每天都把自己床头的灯光遮住,学习到深夜,就连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间也拿着书本,默默背诵英语单词。在学习期间的四个寒暑假日,他大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本科毕业之后,他在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远赴加拿大,进入多伦多大学动物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2年到工作,1997年7月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任教至今。 在张士璀的成长和求学过程中,他从小养成的勤奋、自强的性格以及不畏生活困苦、努力进取的精神,一直支撑着他。而他求学期间刻苦努力的付出,也为他以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成果丰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张士璀教授一直从事海洋动物发育和进化生物学研究,获得了一批在国内外都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他作为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出版了《海洋生物技术原理和应用》和《海洋生物技术新进展》等著作,与人合作编写“21世纪课程教材”《发育生物学》和《细胞工程学》等教材类书籍。 张士璀教授主持了973课题3项、海洋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在这些项目支持下,他围绕肝脏系统发育和进化以及肝脏特异性蛋白免疫功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成果。肝脏是脊椎动物独特的器官,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其如何产生迄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多年来,张士璀教授一直围绕脊椎动物肝脏起源与演化开展科学研究,证明文昌鱼肝盲囊与脊椎动物肝脏具有同源性,发现文昌鱼存在脊椎动物样垂体-肝脏轴和甲状腺-肝脏轴;发现肝脏特异性蛋白卵黄蛋白原及其衍生的卵黄蛋白具有免疫功能,被国外同行认为是“新发现”(new findings)和“新观察”(novel observations)。这些成果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了对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脊椎动物起源与进化的认识,推动了进化生物学学科的发展。上述成果形成200余篇论文发表在SCI源期刊上,并先后获得山东省2007年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3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他曾三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作大会报告,还应邀评审欧洲合作研究项目和空间科学委员会(生物)项目,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张士璀教授有着丰富的科研经历,他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博士后,又先后到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分校、日本鹿儿岛大学和英国Essex大学做访问教授;曾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动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学术刊物《Marine Biotechnology》编委,中英文版《海洋学报》和英文版《海洋与湖沼》学报编委。他1993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青岛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2000年获“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4、2008和2012年再度获此殊荣。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被评为第一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记二等功,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教书与育人——培养德才兼备、严谨创新的人才 作为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张士璀教授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培养出了一批拥有严谨学风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每届新生入学时,他都会对学生说: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才能干成事,把眼光放长远,心胸开阔,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培养淡定平和的心态。他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学生:“纯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是清贫而又枯燥的,但同时是绵延悠长的精雕细琢,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一名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要时刻把祖国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要让长时间的重复工作消磨掉耐心,要善于在其中找到乐趣,保持新鲜感。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只要深入下去,就能从中体会到独特的乐趣。当成果鉴定时,当论文发表时,你们将体会到勤恳付出之后收获的幸福,体会到饱含汗水与艰辛的幸福。这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最值得骄傲的幸福!” 张士璀教授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并潜移默化地将之融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教育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科研工作者。他利用和学生一起就餐的机会,要求学生从“尽量不剩饭菜”这样的小事做起,给学生做出表率,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他平时要求学生勤奋刻苦,自己也率先垂范,暑假、寒假基本上不休;一年四季无周末,作息也是习以为常。多年来,每每文昌鱼繁殖季节,他都会和学生一起经常通宵达旦收集和培养文昌鱼胚胎,观察文昌鱼胚胎发育。时时处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 张士璀教授注重因材施教。每当新生入学,他都会从了解每个人兴趣开始,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因人而异地选择研究课题。所选择课题,不论大小必须有点“新”东西。为此,他经常和学生一起查阅文献直至深夜。有时,睡梦中忽然有个想法,他会立刻起来上网查找文献,进行核对。科学问题提出之后,和学生一起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每一步都亲自参与,从不敷衍了事。在学生的具体实验过程中,每到关键环节总是倍加关心,随时注意发现问题和帮助解决问题。获得一个实验结果后,总是要求学生尽量从不同侧面寻找证据,验证实验结果;而关键实验,总是要求重复几遍。到了最后的论文写作环节,他总是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力求完美。一篇论文经常来来回回要修改五六次,甚至达十多次;有时为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语句,甚至揣摩、思索一两天。 张士璀教授每年都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他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2部(张红卫主编的《发育生物学》,2003年第一版,高教出版社;王蒂主编的《细胞工程学》,2003年第一版,中国农业出版社)。他在中国海洋大学最早开始讲授《细胞工程》和《海洋生物技术》课程;主持制定了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他先后为本科生讲授《发育生物学》《细胞工程》《海洋生物技术》和《专业英语》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发育生物学》,让更多的学生领略科研的魅力并投入其中。 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张士璀教授被评为2007年度的山东省优秀教师,2014年度的全国模范教师。他先后指导了博士生50多名(包括外籍学生4名)、硕士生80多名、博士后6名。他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有的已成为有关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已经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迄今,他培养的2名博士生已获得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奖,有5名博士生的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Manish Raj Pandey,回国后于2015年获得尼泊尔总统荣誉奖。该奖项是尼泊尔总统授予个人的最高荣誉。 关爱与奉献——守护学生心灵,真情携手同行 张士璀教授细致周到地关心学生生活和工作。他认为,师生关系具有不掺杂功利性的真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张士璀教授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和敦厚的兄长,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健康。对学生,他无私地奉献与付出,承担着父母般关怀孩子的义务,他春风化雨般的关怀无声地滋润了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体贴与情真意切的关爱。 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张教授总是详细询问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学生生病,他曾不止一次从自己工资中拿出几千元给学生看病。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有一次,一位学生半夜突然生病住院,他知道后冒着严寒赶到医院,帮助找医生诊治、取药并陪伴治疗。等他回家时,东方已见鱼肚白。他经常要求学生多跟家人联系,不管任务多艰巨,实验多繁忙,每个假期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探亲时间,让他们回家看望父母。“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节假日,为了不让学生感到孤单,他经常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与学生共度佳节。每年除夕,他都会把在实验室工作的外国留学生邀请到家中,让他们与自己家人一起欢度春节,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每年毕业季,他总是实心实意关心学生就业,热情推荐,帮助学生找工作;对愿意出国深造的学生,他积极帮助联系国外科研院所和高校。 用责任撑持使命,用创造点燃激情。30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生涯给他心灵上的磨砺,让他成为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他对自己选择的领域充满热爱。如今,张士璀教授仍旧以其严谨的治学理念、勤奋的科研学风,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