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中小学教师-梁建丽 |
发表日期:2018-02-01 |
缔造完美教室 守望教育幸福 ——记荣成市蜊江小学教师梁建丽
荣成市蜊江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年纪虽大,却很受学生家长喜欢。她就是梁建丽老师。从教二十九载,她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带着一份朴实的教育理想,一份真挚的责任与爱心,在班主任的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者。一路走来,她经历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饱尝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回望过去,她克服自身的病痛和生活中的困难,一直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用责任和爱心播撒阳光,倾心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找回自信和学习的快乐。有人把教育工作当成一份谋生的职业,做起来劳心费神,心生倦怠。梁老师却把教育当成艺术创作,每一笔都浓墨重彩,独具匠心,且乐在其中。 “生活于同一间教室中的人,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我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用心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 教室对学生来说是成长的地方,是快乐学习的地方,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地方。梁建丽深深知道,完善教室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呈现,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氛围的集中体现。所以,每接手一个班级,她就放权,让学生们自主营造班级文化。她将班级目标“阳光、自信、成功、向上”几个关键词编织入学生们的生命中,打造属于班级的阳光班级名片: 一个特色班名——她所教的五(3)班的班名是“智慧树中队”。缘由很简单,“智慧树”是学生很喜欢的少儿频道的一个节目。大树象征宁静、智慧与豁达,这些正是她和学生们共同希望拥有的良好的修养与品质。他们希望能从宁静中获取力量,希望今天的小树苗在成长的路上不断拼搏,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这是他们共同的愿景。 一种精神——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确定他们的班级精神是“静能启智,搏能生辉”,意为:以宁静开启智慧,在拼搏中让自己熠熠生辉。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说的是以心灵的宁静唤醒智慧、拥有智慧、增长智慧,以“静气”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心清静、意清静,看书看得进,作业做得好,智慧才会涌现,学习才有进步。 一句宣言:“成功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努力拼搏。”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他们要为自己的目标拼搏,为他们的共同愿景拼搏,为自己的远大理想拼搏。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人生熠熠生辉。 一个班级图腾:一棵茂盛的大树代表蓬勃向上的班集体,大树下有小朋友和老师,象征着孩子们在“静”“搏”精神的引领下,一起迎着阳光幸福地成长。 凝聚班级精神的“四个一”活动,让她和孩子们共守一个约定,那是师生间的心灵之约。“我的班级我的团”时刻记在孩子们的心坎上,擦亮班级名片成为大家的共同梦想。当团队利益形成意识主流时,学生们就会积极向善,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无痕教育。 “教育是用大爱做小事,用激励和信任唤起每个孩子内心沉睡的自主和自信,用‘阳光管理’缔造完美教室,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如果说完美教室是美妙的前奏曲,那么要谱写和谐的管理乐章,还要拨动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那根独特的心灵琴弦。梁老师的“阳光班级文化”慢慢地变成独有的管理特色,均匀播撒爱的阳光:是大树,就让它舒枝展叶,长成参天栋梁;是小草,就让它伏地蔓延,展现一片生命新绿。每接手一批学生,她都采取自主演讲、民主评选的方式来确定班干部。每届班干部任期一个月,受群众好评者继续留任一个月。新干部上岗后,她总是采取扶一把、送一程的方式,尽快使他们进入角色,自己则在背后做参谋,出谋划策。“管”正是为了“不管”。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们自主管理,全班时时处处都有岗,每个岗位都有小当家。有的争当“把门人”,有的争当“餐具收纳员”,还有的争当“图书管理员”、“护花护绿使者”……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每个职位都是孩子们自己竞争而来,每个角色都轮流担任,面向全体,一个不少。小伦是全班有名的“捣蛋鬼”,根本没机会竞争。梁建丽老师就有意增设“班主任内参”一职,负责监督老师,并鼓励他参加竞选;还暗地里找班干部谈心,希望大家给他一次机会,投他一票。这个孩子还真挺有责任心,不仅常常提醒老师不要拖堂,不要发火,自己也慢慢改掉了许多坏习惯。孩子们竞争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担起一份责任,每个人都有为集体出力、为大家服务的机会。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学会自我管理,真正成为管理的小主人。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激发大家的互助合作意识,梁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愿组建成合作小组,实行捆绑式评价,参与公平竞争。小组自行命名,于是就有“野战第一队”、“雏鹰二号”等个性化的队名雅号相映成趣。学生在小组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了“同层竞争、小组合作”的“学习共同体”。竞争是小组与小组的竞争,促进的组内成员的团结,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在集体的成功中获得快乐体验,产生恒久的自我约束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宽容、相互理解、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班级每周进行“合力小团队”表彰评选,获奖小组成员的照片被贴在班级展示墙的最抢眼处。就这样,每个小组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提高,班级的管理也就水到渠成。每周升国旗进行优秀班级体表彰的时候,她所带的班总是榜上有名,每个学生都把“我的班级我的团”刻在自己的心坎上,形成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良好氛围。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对孩子们信任,他们就会自尊;对孩子们放心,他们就会自律。越是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越是没人管制的时候,孩子们越能做到自我约束。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完美的教室,就是让学生拥有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成为真正具有自律能力的人。一句谚语说得好:“水珠投进海洋,生命就会无限。”在府新小学这个充满智慧和创新的海洋里,梁老师激流勇进,慢慢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榜样引领——强化训练——激励欣赏——反思提升”习惯养成模式,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巩固好习惯的成果,让孩子们自我约束,她反复尝试、煞费苦心,最终在班上开展“创建好习惯银行,争当好习惯富翁”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纪律、卫生、礼仪、学习四个方面。班级为“好习惯银行”的总行,各小组为分行,民主推选责任心强、诚实可信的行长及储蓄小组长,每个学生都拥有单独的账户,每个账户有50枚储蓄币为开户基金。她尝试让学生以自己评价为主,以小组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为辅。只要有好的行为习惯,均可在账户中存入相应的储蓄币。“好习惯银行”除了办理“存款”项目,还有相应的“贷款”业务。若有违纪、不良习惯和行为,则根据标准自觉“支出”相应的储蓄币,在一周时间内,用改掉坏习惯、为班级同学服务、为班集体出力等形式来偿还“债务”。如果超过规定的时间没还上“贷款”,就彻底扣除储蓄币。这样,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评比,学期末授予某些学生“好习惯阳光少年”的光荣称号。孩子们平日精心保护好自己的储蓄卡,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坏习惯、坏毛病在自我管理中逐渐铲除,每月的评比会和学期的颁奖会成了孩子们翘首企盼的盛典。由争当好习惯“小富翁”,到好习惯潜移默化逐渐养成,是孩子们自我教育的成长历程,也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就连平日里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的“老大难”、“淘气包”们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家长们纷纷对她说:“梁老师,你的好习惯银行简直像是施了魔法,真是太管用了!孩子现在天天按时完成作业,也不拖拉了,生怕银行卡里的金币被扣掉。” “是呀!我家孩子像是变了个人,自己叠被子,还学会整理房间,以前可是连垃圾都不倒一下的呀!”……教育的更高境界是由“他律”变为“自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领强化,跟进评价,学生在自我规范、自我修正、自我提升中,实现了教育“自我管理,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一个孩子,对一个班级来说,可能只占五十分之一,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百分之百。” 教室,一个创造奇迹、上演故事的地方。“缔造完美教室,创造教室奇迹”交织着她与孩子们别样的美丽。对于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梁老师的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让他掉队”。 班上曾经有一个外地打工子弟小港,不但学习基础差,而且各方面的习惯也不好。梁建丽老师多次与孩子交流、与家长沟通都无济于事,同学都不愿与他同桌,各个小队也都不愿要这个成员。作为班主任,她觉得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只关注眼前,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可挖的。她把小港从最后一排安排到了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告诉他:“这个座位是全班的焦点,大家都能看得到。老师相信你上课一定能坐端正,认真听讲。”课堂上,每当他坐姿不正或注意力不集中时,梁老师总是用眼神提醒她。班会上,她让全班同学给每个人找优点。在她的暗示下,同学们纷纷赞扬小港学习纪律进步了,更爱干净了。家长会上,梁建丽发现他的座位空着。第二天,梁老师遗憾地对他说:“昨天,我在家长会上重点表扬了你,你最近进步很大。你考试及格了,劳动很积极,争着为班级抬大桶水,清扫校园里的雪……可惜,你的家长没有听见。要不,该多自豪啊!”她充满爱意的眼神、暖心的话语对小港的触动很大。“一记鞭子不能使马儿挪动半步,一句赞美的话语却已让它飞驰千里。”慢慢地,老师和同学的期待变成了现实。小港上课能坐住了,注意听讲的时间越来越长。遇到比较容易的问题,梁老师总是让他来回答,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他。成功和自信的微笑第一次洋溢在孩子纯真的脸上。小学毕业那天,小港满含热泪走到她眼前,激动地说:“梁老师,全世界只有你对我最好了。我真想再上一回五年级,以后我还会每天送你一朵栀子花!” 多么纯真质朴的感情,多么幼稚可爱的孩子啊!栀子花岂是天天都能开放的但是孩子的懂事让她由衷地感到欣慰。梁老师暗自庆幸:自己用耐心和期待,让每朵花都绽放生命的美丽。2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多少次被这样的话语感动着,又多少次被这样的信任激励着。关爱、了解、呵护每一个孩子,尊重并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慢慢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这对于每一个孩子和家庭的未来是多么重要! “当老师,说白了就是个良心活儿。没有谁对咱提出更高要求,但咱们自己心里得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道德良心。” 梁老师常这样告诫自己,也在努力坚守着她的教室、她的团队。她在执着付出的同时,也尽情品味着教育的幸福。五年前,她的手突然不能写字了,假期里到处去检查,也没查出个病因。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写字怎么行对未来的忧虑、对现状的烦躁让她一度陷入了彷徨和迷茫。可是,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和热爱又让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她开始尝试着像个初学的孩子一样笨拙地满把攥笔写字。学校领导了解情况后,体谅她的难处,决定让她接任会计工作。在他人看来,这是一次脱离繁重教学任务的大好时机。可是,不当班主任、不上课,离开了可爱的孩子们,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梁老师委婉地谢绝了领导的好意,继续用僵硬的手笨拙地批改着全班同学的作业,依旧不忘在本子上写下真挚的话语,与孩子进行心灵交流。上天却仿佛总是在考验她的意志,手疾还没痊愈,新的病痛又来了。上学期,正值复习阶段,梁老师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医生要求她住院治疗。她舍不得放下那群孩子,也不想给其他同事添麻烦,就决定利用假期的时间再治疗,毅然带病坚持上课。备课、上课、培训、教研,整天忙得像个陀螺。学校领导看见了,不忍心,决定在办公室里给她布置一张床,让她上完课能躺着休息一会儿。但她考虑再三,还是谢绝了。付出必有收获,梁老师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全国书香班级”,孩子们中也涌现出了省“十佳少先队员”、“齐鲁小名士”、“好习惯少年”等优秀学生。在成就孩子的同时,她也成就了自己。她先后被授予“荣成市教学能手”、“十佳班主任”、“威海市中小学素质教育优秀班主任”、“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创新班主任”、“山东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中国教师报》、《班主任》、《山东教育》等期刊都相继报道了她培养阳光学子、实现阳光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心得。 多年的教育经历,让梁老师深深体会到:“完美教室”点亮新教育的版图,教室里每个孩子的心门是由内而外开启的。她用智慧和爱心触及每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自愿开启,接受阳光和雨露,自信、快乐地成长。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们希望梁老师能和孩子们一道行走在阳光路上,守望着教育的幸福…… 定期举办家长讲堂活动 给全市新班主任培训 课题现场会上展示主题班队会 指导孩子课外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