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返回
中小学教师-崔霞
发表日期:2018-02-01   

  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记德州市第一中学教师崔霞

 

  崔霞是1981年参加工作的。36年的教学生涯,36年与学生心灵上的近距离相处,给了她太多的感受。这些感受合成一句话,那就是:只有无私奉献,无愧于心,才能做世上最幸福的人。

  爱岗敬业,春风化雨润桃李

  崔霞担任了29年的班主任工作,对待每届学生的宗旨都是先成人,后成才。高一新生一入校,她就把日常行为规范逐一讲给他们,做到什么程度、怎样去做都说得很清楚,要求学生自觉去遵守。要求学生做到的,她都首先做到,以身作则,高标准、严要求。三年下来,她带的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干工作有了精品意识和敬业精神。许多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说:“在您那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这些使我们受益终生。”

  这些年来,对班里的贫困生,她都竭尽所能进行帮助。每当学校收费时,一些交不上钱的学生找到她,她都给他们交上或垫上。29年来,她为学生垫了多少钱,自己也说不清了。1999级一班有一个来自齐河的女生叫杜延华,由于种种原因,家里特别困难。父母为了让她的两个哥哥上学,劝她放弃到二中求学的机会;她不同意,拿着父母给的家里仅有的几十元钱来到二中,每天只吃1元钱的馒头,每月只花30元生活费,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崔霞了解到以上情况后,感到非常的震惊和心痛,同时也为她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她想:不能让这样的孩子因没有钱而失学,因没有钱而使身体垮掉。要让这个学生与别的学生一样高高兴兴地上学。崔霞积极申请让学校免去杜延华的部分学杂费,另外,从高一入学的军训费、校服费、每学期的资料费、住宿费到几次看病的钱以及最后的高考报名费,三年下来共几千元,都由她全部承担。每当节假日,除把杜延华和其他不回家的学生叫到家,一起吃饭;每当星期天,崔霞做好吃的就给杜延华送去。2002年高考,杜延华考了585分,被山东轻工学院录取。她的父亲提着一篮子西红柿,拖着老残腿,从齐河来德州答谢崔霞,说:“家里没别的东西,我从亲戚家地里摘了一些西红柿来看老师,表示一点心意。你不仅是我孩子的老师,更是我们家的恩人。”一篮子西红柿放在家里,崔霞好长时间都没有舍得吃。杜延华到济南上学前,崔霞又给她凑了两千元学费。

  2007年暑假,崔霞到西藏旅游,在喝酥油茶时遇到一个做服务生的小姑娘。崔霞好奇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么小就打工”她说:“我叫仓卓,根据今年中考成绩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拉萨免费上高中,另一个是到西安的西藏民族大学附中上学,不免费。我想到内地上学,但是家里是种青稞的,没有多少钱,就出来打工挣学费。”崔霞鼓励她积极争取到西安上学,并与她互换了地址和联系方式,嘱咐她:“只要到西安上学,就与我联系。”8月底,崔霞接到了她的电话,她如愿以偿到西安上学。崔霞通过学校核对了她的信息,决定资助她上高中,承担她高中三年所有的学习费用。

  除了帮助特困生之外,每年的中秋节和元旦等节假日,崔霞都用自己的钱买上月饼、水果、饮料、牛奶,发给不能回家的学生;或到水饺店买上饺子,与他们一起过节。高考前,崔霞担心他们营养跟不上,从3月份开始,每星期给住校生买三箱牛奶。高考时,崔霞还给住校生每人发了几个茶叶蛋和几块巧克力,让他们每科考试前吃一个茶叶蛋,考试中间吃一块巧克力,以补充能量。这些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学生,激励着他们好好学习,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关爱他人。

  作为班主任,崔霞不仅关心贫困的学生,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也给予了无私的爱。2005届一班有一个名叫陶炳祥的孤儿,几岁时父母双亡,家庭非常贫困。同时,他又是个性格特点非常特殊的学生。他贪玩爱闹,却非常聪明。教育他,崔霞付出了比别的学生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每当他情绪波动时,崔霞都主动找到他谈心,为他开解;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崔霞承担了他所有的上学费用。他在楼道里跌伤了头,崔霞把他送到人民医院治疗。就在崔霞的一次次努力中,陶炳祥顺利地升入了高三。家庭的压力、高考的压力让他的情绪极不稳定,崔霞的心天天为他揪着。高考冲刺阶段,有一天上课的时候,陶炳祥突然站起来什么也不说就走出了教室。崔霞获悉后,放下手上的工作到处去找,然而走遍了他平时去过的地方却始终没有找到。那一天,崔霞忍着腰腿的麻木和疼痛与班里的学生一直找到了晚上十点多钟,最终在广场上找到了他。当发现崔霞的那一刹那,陶炳祥的眼睛湿润了。崔霞淡淡地说了句:“快回去吧,大家都很担心你。”崔霞把他送回宿舍,等他躺下睡觉,才回家。第二天,崔霞与他谈了很久。陶炳祥说,情绪不好的原因是对一位女生产生了好感。针对这一新的情况,崔霞用了一星期的业余时间给他讲人生、社会、家庭和责任。最后终于使他平静下来,认识到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解放军理工大学。

  就像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不同的学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2010年6月7日下午,高考数学考试结束后,特优班学生谢智博回到家就哭了,晚饭吃得也很少,母亲把他送到学校。崔霞听说后马上来到学校了解情况。原来,他算了算数学分数,才135分左右,与自己145分以上的要求有差距。崔霞把他领到了办公室,用自己多年来总结的方法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首先,崔霞对他说:“根据其他学生与我交流的情况得知,今年的数学题比较难,你考这些分就算高分了。”其次,崔霞与他一起重新计算了数学成绩,发现还有十几分拿不准是不是得分。崔霞说,最后结果算不对但过程对是给部分分数的,这样加起来能上140分。以上两个疏导过程过后,他的心情稍微平静下来。最后,崔霞找出考前留好的一套中等难度的理综试卷让他做。几分钟后,他就沉浸在试题之中。只用2个小时,他就把试卷做完。崔霞和他一起批阅试卷,发现只有生物一个填空回答得不全面,得了298分。他终于露出了笑容。崔霞说:“明天理综和英语是你的强项,你一定能考好。现在已经十点多了,赶快回家睡觉。”他最终以69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他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

  另外,在学校学生管理方面,崔霞主持编写了二中《学生手册》,先后制定了20多项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每个月都制定了一项大型德育活动,为二中形成良好的校风、良好的学习秩序和德育工作的系列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真心地把爱洒向学生,换来了丰硕成果。崔霞任教的班每年都被评为校先进班级,受到过团市委的表彰,每届高考考取本科人数均名列学校前茅;她每年都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和明星班主任。2004年圣诞节,她任教的班全体学生集体创作了《冬日的祝福》,发表在报纸上,送给她,借以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激。

  严谨治学,赢得学生的尊重

  如果你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有一桶水,必须有源头活水。一名任课老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业务过硬,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有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在36年的教学中,崔霞任教的班一直努力做到:课要讲得精彩,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此,她非常注重练好内功,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当前科技成果和科学动态,提高教学和教研水平。她从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向专家求教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报刊上看到好的经验、教法,就千方百计弄懂弄通。为了上好每节课,她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研究每位学生,针对学生特点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有时为解决一个问题和备好一节课,查阅大量资料。崔霞在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人施教,分类施教,从不敷衍学生。为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她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他们是否把知识掌握。她的坦诚和敬业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爱因斯坦说过:作为教育者,要把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把获得具体的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崔霞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老师的基本职责,但更重要的职责是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在课堂上,她对学生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参与。不管是谁,不管成绩好坏,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这样既能让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老师,对这个问题,我有不同见解。”在崔霞的课堂上,这样的打断随时都会发生。她从不会因为学生的打断而生气,而是和学生共同讨论,深入分析,直到理解为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扎实的业务素质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征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努力的付出得到殷实的回报,崔霞送的每届高三毕业班的化学成绩都名列学校前茅。1996年,她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教师,1999年荣获市“教学能手”称号。

  深入教研,当好教研带头人

  参加工作以来,崔霞当了多年的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她所在的备课组,教研气氛浓厚,形成了高一、高二化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对于高三每个阶段学生出现的问题,她了如指掌,都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及时发现并准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其他教育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与他人合作研制的教具荣获省、市一、二等奖;多次承担全市统考命题任务,多次承担全市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的评委。多年来在指导、培养中青年教师方面,不辞辛苦,尽心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4年来,为配合一中“1121”课堂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对化学教学提出了开齐、开全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要求。为此,崔霞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的纵深研究。为使研究科学有效,我申请了省级重点课题。首先,她对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在我校师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摸清了现状和制约学生分组实验开齐、开全的主要原因。她又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发现全国各地大多数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和遇到的难题都大致相同。难题为什么一直没有破解她想转换思维,尝试一下别人没有实践过的方法。为此,首先确定了“一切为课堂实验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其次,针对实验教学现状、困扰难题和教材实验编写开放性强的特点,经多次与一线教师研讨,制定了符合核心理念、适合普通高中实验室配置现状和一线化学实验教学实际需求的创新方案,并进行创新性实践。创新方案1:通过潜心研究,创新、改进教材所有的实验,让教师和学生愿做实验。为此,几年来,崔霞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做实验,不怕化学物质对身体的危害,把课本上的实验逐一进行研究,力争把所有实验按照绿色、微型、经济、安全、定量和实验现象明显的要求进行改进和创新,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并且无污染。创新方案2:课前培训“教师小助手”,协助教师课堂教学,克服大班额带来的实验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现象,使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为此,她与其他三位教师承担起了培训“教师小助手”的教学任务。创新方案3:精心编写校本教材《学会实验探究》。为让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更加有效地实施,从2014年至2016年,她利用寒暑假,陆续编辑了三本实验探究指导用书,即校本教材《学会实验探究》,每年印发给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使用。校本教材使用后,效果良好。该教材已被市教科院确定为实验专项教材向全市推广。2016年,省课题也以优秀的成绩结题,并形成了我校独特的实验教学模式。德州二中成为德州市唯一开齐、开全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高中学校,在全市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市教科院把第一届全市化学、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优质课评比,省、市优质课评比,市教学能手评比和两届全市学生化学竞赛实验操作部分的比赛等,安排在德州二中进行。参赛教师、学生和教育局的领导对我校的实验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无私奉献,呕心沥血心无悔

  20多年来,崔霞一直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首位。1996年初,她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麻木和疼痛使我坐立不安。从办公室到教室,她要歇4次才能走到。站着坐着讲课腿都疼,她就趴在讲桌上给学生上课。当时,崔霞正好送毕业班,并且担任8班的班主任工作。她听说治疗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怕影响学生们的高考,就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束,才到济南住院治疗。此时,她的右腿由于肌肉萎缩比左腿细了6公分。躺在病床上,接到了校长通过BP机发给我的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消息,她高兴得病痛减轻了一半。1997年至2011年,崔霞除担任中层领导,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还要上几个班的化学课,早晨6:00到校盯着学生上早操,晚上1l点查完晚休后才回家。一个火烧、一个鸡蛋经常是她的一顿饭。父母都近80岁了,身体都有病,她平时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她的女儿高中三年一直在上海上学,2005年参加高考。寒假结束,临走时,女儿对崔霞说:“这几年,你一直也没有关心我。今年高考时,你一定要到上海来陪我高考。你的学生有几千,可女儿只有一个。我要是考不好,你会后悔一辈子的。”高考前夕,把崔霞当作母亲的63个学生,天天用依赖的眼神看着她,他们都在想:高考,我们怎么办有困难找谁解决心情不好向谁诉说若要考不好又有谁来安慰我们面对等待她的63位学生,崔霞决定不去上海,让爱人去。当她把决定告诉女儿时,好长时间后电话里传来女儿带着哭声的一句话:“我早就知道你不会来。”崔霞鼓励女儿说:“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考好。”每场考试前,她都要通过电话把女儿叫醒,指导她各科考试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然后,她就到教室里集合学生,为他们做考前指导,与他们一起唱歌,相互击掌,看着他们进入考场。每场考完后,她安慰完学生,再通过电话来安慰女儿。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崔霞尽了自己的职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些事情。党和人民给了她很多的荣誉:1999年被评为德州市“教学能手”,2006年被授予德州市“劳动模范”,2007年被授予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十佳标兵”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当选为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履职四年来,她主动到社区、中小学走访调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和我市的教育发展,提出了十几项有关议案和建议。其中“关于建立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是政府工作报告11处修改之一。

  每当为学生排了忧解了难,看到他们笑容满面时,她感到快乐;每当她资助的学生上完高中,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高兴得泪流满面时,她快乐得就像自己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每当他们上完大学的时候,她的快乐就变成了幸福。

课堂上与学生探究

省人大代表德州教育界代表讨论活动

指导学生实验

与资助的西藏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