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中小学教师-邢毅丽 |
发表日期:2018-02-01 |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 ——记威海市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邢毅丽
走进威海市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文登红军小学,走近山东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齐鲁名师邢毅丽,便时刻感受到幸福的气息沁人心脾。她就像一朵美丽、含露的幸福花: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逐渐成长为威海市学科带头人、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威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首届教育科研名校长、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课程专家团队专家,双拥共建二等功获得者,“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全国红军小学优秀校长……邢毅丽校长用行动诠释着对幸福教育梦的追求。 1991年7月,邢毅丽走上工作岗位,在乡下初中任教一年后,因表现优秀,调入区直属小学;2003年8月起,参加中层干部竞选后,被教育局提拔任命为教导处副主任;2010年8月,正式担任威海市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出生于七十年代的她,从小接受红色教育,对党的忠诚及对祖国的热爱,不仅让其具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等美好品质,也让她对红色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怀。2011年11月,经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光荣加入到全国百所红军小学的行列,成为胶东半岛第一所红军小学。基于此,在科学谋划学校发展的同时,邢毅丽校长决定依托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来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将红色文化与幸福教育有机融合,促使学校逐步走上特色办学、文化发展之路。 文化浸润,让校园具有幸福的灵魂 邢毅丽认为,每位师生都是学校的主人,她在全校中发起倡议,号召全体师生、家长共同来改造自己的家园,让校园处处浸润主人的情致,显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 邢毅丽的深谋远虑得到大家积极响应。师生共同设计了学校独有的幸福文化标签,作为幸福文化的核心符号,时时向所有入校人员传递着源自幸福的正能量;以幸福文化标签为统领,衍生出的“幸福树”“幸福花”“幸福鸟”等具有美好意愿的系列意象,象征着孩子们在这里自由地生态地呼吸着、成长着;班级文化更是吸纳了学生、教师、家长三方的意愿,由他们共同设计完成,将教室内外布置成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幸福,植根沃土”的新生墙、“幸福,瑰丽绽放”的毕业生墙、“星光璀璨”的小明星墙、“让爱驻我家”的师生亲情墙,也将校园生活的幸福瞬间定格。邢毅丽校长还注重隐性文化的教育熏染,主持开发了《我们的幸福教育》系列校本资料,宣传画册《幸福路上》、成长档案《幸福树下》、读书印记《幸福存折》和《幸福口袋书》、校报《幸福花开》《红色希望》、校刊《幸福鸟》、学校发展手册《共举中国梦》等,培养全面发展的幸福娃。 此外,邢毅丽主张开辟红色教育展区,突出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特意改造少先队室,展现红军发展历程、文登革命战争重要事件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特色,让孩子们回望烽火燃烧的革命岁月,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定制红军服装,通过着装,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红军形象的精神影响;创编作品《穿上红军的军装》等,发挥艺术的感染力量;对操场、大门等显著区域进行改建,长征组图与红色诗词总是吸引不少学生驻足观看。 民主宽和,让管理彰显幸福的基调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培养积极健全的心态和人格、增进校园和谐的措施和手段。“很事业”与“很生活”共存是每位教师的夙愿,因此,邢毅丽发出了“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最强音,更是作为行动中的指南,努力使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心理契约。 邢毅丽将“民主宽和,自主规范”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目的在于重视每个人的能动性,发挥其校园主人的作用。每学期进行“人文校园建设靠大家”意见征集,通过汇聚众人力量,共建幸福校园;开展“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校园观察记录,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立教师流动值勤岗,随时为学校建言献策并处理日常事务。邢毅丽这种对教师的肯定和信任,换来的是上下一条心,每位教师都用行动在证明:我们辛苦着,但我们幸福着! 与此同时,将“至精入微,真爱无限”确定为学校的服务理念,处处力求体现人文关怀。邀请医院保健医师进行以“健康与幸福”为主题的知识讲座,邀请心理教育专家上“幸福人生课”;组织“你在我心中是最美”赛歌会、厨艺秀、“幸福一家人”联欢会等,细节之举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呼吸到被关爱、被尊重的幸福,在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交往与工作。 邢毅丽认为,从本质上说,教师的幸福应该来源于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和满足,被学生热爱、崇拜,被家长信任、感激,被同事敬重、佩服,被领导欣赏、肯定,被社会认可、赞赏,这些都是教师幸福的归宿。为此,她把“尊重人,赏识人,成就人”视为人才理念。每学年都会评选师德年度人物、教学星级人物、学科首席教师等,甚至为每位教师量身设计奖项,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同时,组织开展 “寻找最美教师”行动,选择“他(她)”身上的闪光点和令人感动的事件,写下来送给他(她),送给大家。真情、幸福,随着文字在流淌,凝心聚力的学校精神悄然融入每个人的血脉。 构建课程,让师生获得幸福的体验 学校在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的同时,构建起符合学校特色发展需求、吻合教育资源开发需要、体现学生成长特点的课程体系,以此逐步凸显学校特色,促使学校内涵发展。 邢毅丽带领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探索适合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实践模式,以“永远的中国红”为主题,将历史与现实、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传统展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并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校本教材。在原有的以阅读为主体的校本必修课和以实践性为主体的校本选修课的基础上,以“立足以校为本,凸显本土优势,挖掘社会资源”为主旨,分别从《红色诗韵》《红色先锋》《红色视线》《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等五个方面,分年级采用递增式,在丰富主题上下功夫,在挖掘内涵上下气力,在拓展教育功能上做文章,利用校本必修课,让所有学生内化、受益。 注重校本选修课对学生特长发展的重要影响和有利促进,确定将文登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特色社团活动相结合,学校设立50多个特色校本课程。其中,“红色剧团”演绎的《红梅花开》《红军魂》等经典诵读节目荣获市、区经典诵读比赛奖励,新唱《弟子规》在电视台播放;京剧、合唱、器乐、舞蹈、国画、素描、儿童画、彩陶、摄影、软笔书法等课程,让每个孩子的特长得到锻炼和提升,促进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或活动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灌输性,缺乏实效性。基于上述认识,邢毅丽校长借鉴学科教育的一些有效做法,提出德育课程化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三三三”德育工作体系,开展“家庭小主人、学校小主人、社会小主人”序列活动。现在,每年一届全员参与的“幸福小主人”评选,已经成为学校德育课程中的品牌项目,成为儿童节最重要的表彰活动。 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成长需要更多“隐性知识”,其获取途径往往要通过亲身参与和动手实践,从而丰富个体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学校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意引导他们去关注、丰富、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磨砺、积淀。以“我做家庭小主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来体察、来品味幸福汇于身边的点滴。“我与爸妈比童年”、“今天我当家之一日消费我买单”、“穿叠洗缝我能行”、“我的地盘我作主”等,引导学生做到自我明确目标、有效监控、客观评价。 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经历是在课堂上,因此尝试实施多学科交叉学习。例如:把革命传统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和学校德育建设中,通过课堂渗透、组织相关活动等,奠定红色教育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推出“红色讲坛”,邀请雷锋亲密战友乔安山、周恩来总理秘书纪东将军等到校给孩子们讲述英雄人物和革命事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等。 一直以来,邢毅丽非常注重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她认为让学生在校外大课堂上接触许多未知的领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于是,在幸福少年军校组织下,在军营辅导员的协助下,学生们走进社区开展服务;中秋节为社区老人送去用零花钱买来的月饼,重阳节走进福利院打扫卫生,国庆节来到军休所表演节目……引导学生学会尊老、爱幼、助残,懂得感恩前辈、感恩社会,一次次的温情行动感动着社会、赢得赞誉的同时,也不断洗涤升华着孩子们自己的心灵。 在校委会、家委会与队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校外教育不再游离于学生课程学习之外,而是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学校进一步扩大家长学校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家长进课堂、家长助教、开放周、亲子同读共做等活动,实现着教育的分享、扩展与深化。 红色引领,让孩子感受幸福的成长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在不断“扬弃”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邢毅丽倡导开展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走红色之旅、唱红色歌曲、改升旗仪式等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她认为,在学生中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的内在价值,用于现实成长的需要。 国家领导人及全国红军小学大家庭的关爱更让学校师生徜徉在幸福之中。原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切接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代会的经子睿同学;原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亲切接见学校师生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原外交部长李肇星欣然为孩子们送上儿童节的祝福;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理事长赵兴发中将、全国红军小学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强,文登籍开国将军、南京军区副政委、名誉校长张玉华,周总理秘书纪东少将等领导亲临学校看望孩子们;著名学者欧阳中石为学校题写校名、赠送中华传统美德书籍;孩子们在名誉校长“知心姐姐”卢勤“你真棒”的夸奖中意气风发,与雷锋亲密战友乔安山一起上班会课;学校荣幸地与天安门武警中队、北京电影学院结成手拉手支学助联谊学校;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北戴河总参疗养院、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天安门城楼、政协礼堂等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这些经历与激励,成为学校师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恰如火炬,温暖着孩子们的幸福童年,让全校师生行进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创建满足教师精神幸福的职业生活,真正把教育当成一种享受;创办满足孩子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让校园生活处处适合孩子的需要;家校共同续写幸福故事,让幸福一家人的梦想朝向未来”这是邢毅丽校长的幸福教育梦。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邢毅丽校长带领全体师生着力打造幸福教育,擦亮特色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内涵和办学知名度,师生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学校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教改实验先进学校、全国读书活动特色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国际绿旗荣誉生态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校本培训先进单位等60多项荣誉称号。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威海市教学能手、威海市名课程团队、文登市名师等一支思想先进、专业成熟的教师队伍更好地引领学校发展,多项研究课题荣获省市级奖励。教师更多了对工作的激情,家长更多了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多了对学习的喜爱与向往,学校也正成为市民心中幸福的指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创新教育》等多家报刊对学校办学经验进行报道。 “有人说,教育不是一个有钱人的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我相信如果用整颗心去做校长,全校师生就会用整颗心去学习和工作,教师就会拥有幸福的教育生活,学生就会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学校也会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邢毅丽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直以来,她谨遵习主席“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办好”的重要批示,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将“让每一个从我们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的美好愿景逐渐变成现实。她用那始终不渝的幸福教育情怀和圆梦红军小学的教育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名师、名校长的风范。邢毅丽正像晨曦中绽放的幸福花,时时给孩子们带来憧憬,时时为孩子们放飞幸福和希望,为实现美好的教育梦想,她将继续幸福地行走教育之路上! 邢毅丽等接受前外交部长李肇星颁发的文登红军小学校牌 邢毅丽为荣获幸福小主人称号的学生颁发证书 邢毅丽向来校视察的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等领导汇报学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