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返回
中小学教师-王有鹏
发表日期:2018-02-01   

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记五莲县实验小学教师王有鹏

 

  五莲县实验小学教师王有鹏是一位从教30年的语文教师。她爱教育、爱学生,工作勤勤恳恳,在教师中享有较高威望,深受学生爱戴。2004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特级教师。2015年1月被评为五莲县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0年、2012年、2015年连续三年被五莲县委县府授予五莲名师的称号。2012年被评为省远程研修优秀指导老师,连续两次被聘请为省语文远程研修专家。2013年7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1999年、2001年、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2005年被评为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在2001年全市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年中获市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做有责任的老师

  参加工作以来,工作岗位几次变动,王有鹏都做到 “站好每一班岗,作出一份佳绩”。

  1987年7月毕业后,担任三年级班主任,除了数学,其他学科全包,还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离家只有3里路,王有鹏住在学校,周末才回家,把全部时间用在了学生身上。通研教材,认真备课,辅导学生,走访家长,忙得不亦乐乎。第一年全镇统考,王有鹏班语文成绩获得了第一名。成绩的取得给予王有鹏极大的鼓励。第二年王有鹏调入中心小学,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班主任、语文教学、全镇语文教研组长。她虚心向老师们学习,精心钻研业务,全心付出。所任班级考试成绩均获全镇第一名,班级被授予优秀班集体。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1991年被县委县府授予优秀教师的称号。1992年,她作为唯一的年轻女教师在全县教师师德培训班上做了典型事迹介绍。

  1993年9月,王有鹏担任于里镇幼教辅导员兼中心幼儿园园长,愉快地接受了并不熟悉的幼教工作,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她想尽办法,采取各种措施,在3年内使该镇幼儿教师工资翻了一番,建起了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于里镇幼教工作从全县倒数跃居全县前列,她于1995年被评为市学前教育先进工作者,并在日照市召开的学前教育表彰会上做典型事迹介绍,受到市长的高度评价。当年她参加工作刚满8年。

  1996年8月,王有鹏调入洪凝镇中心小学,担任一年级班主任、语文课教学、全镇语文教研组长,重新回到了她喜爱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她充分汲取学前教学中的精华,潜心研究学前教育与一年级教学的衔接,大胆尝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举办县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带领的年级、班级考试成绩均居全镇前列。

  2002年4月,县教育局组织的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在我校试点。学校让王有鹏参与竞选。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水平成为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她又开始了新的追求,追求更科学的管理方法,作出更好的表率、更多的付出。王有鹏具体分管全镇小学的艺体工作,经过她和老师们的努力,在全县各种比赛中均获前两名。这期间,她还承担全镇班额最大的三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成绩稳居全镇第一名。出色的工作赢得了领导的信任、老师的佩服。

  2003年是课改轰轰烈烈的一年,学校领导让王有鹏担任课改年级的语文课,并主抓课改年级。她又勇挑重担,带领老师们投入到课改中。2003年,学校为全县小学语文新课改研讨会提供了现场,王有鹏在现场会上举行了观摩课,受到老师们的好评,给老师们做出了榜样,她也得到了额外的奖赏。2004年,工作17年的王有鹏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优秀教师”的称号。

  2005年,王有鹏调入实验小学工作,面对优秀的领导、优秀的学校、优秀的同事,她又迎来一次崭新的挑战。她从零开始,更加努力,第一年担任有83名学生的一年级班主任,第三年兼任10个班的教研组长,第四年担任级部主任,现在她在教导处工作,具体负责语文教研工作,担任六年级语文课。工作多,任务重,但她丝毫没有怨言。王有鹏全心全意为学校、老师服好务,科学调配时间,力争在高效的同时使工作尽善尽美。早上提前半小时到校,梳理好当天工作,然后上课,组织活动,晚上回家制定方案,批改试卷,做到忙而不乱。倾情工作,快乐付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无论在什么岗位,担当什么角色,王有鹏始终没有离开过她钟爱的语文课堂,学生们始终那么喜欢她,家长始终那么敬重她。

  这期间,王有鹏完成了恋爱、结婚、生子这些幸福的事情。她从未因此耽误过工作,结婚7天准时返校,孩子3个月提前到校上课,孩子刚满一年就送回农村老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2004年,因过度劳累,王有鹏生病了,为了不耽误工作,做手术也是利用寒假时间。记得2005年到了实验小学担任一年级三班班主任那半年, 83名孩子需要她照看,操劳让她的健康状况日渐下降,生了9次病,挂了9次吊瓶,都是白天上课,晚上挂吊针。就连母亲住院、父亲离世,也没有耽误过一节课。不是她狠心,而是因为责任!

  教师承载着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当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你、天真无邪的孩子用神圣的目光看着你的时候,你才能真切体会到你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做有爱心的老师

  “用爱点燃孩子的自信之火”是王有鹏工作的信条。

  1996年,王有鹏新接了三年级一个班,发现一名学生自卑寡言,上课总是低着头,从不举手发言,和他交流,他的目光总是躲闪着,课间也从不和同学玩,家庭作业几乎不做。经过了解,得知他是因为成绩不好而留级,家长很着急,经常打骂他,同学们看不起他。得知这种情况后,王有鹏利用各种机会靠近他、呵护他,和家长沟通,改变引导孩子的方式。当她发现他认字很快时,就常让他当小老师领着全班同学读生字,只要读对一个,就大张旗鼓地表扬他。在王有鹏的影响下,同学们也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该生渐渐有了笑容,渐渐抬起了头,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后来,找回自信的他在毕业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1989年在全镇品德研讨课上,王有鹏结合身边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孝老敬亲教育,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落泪了。教导主任评课时说,王老师的课无论课堂结构还是讲课水平比我听的县级公开课还要好。这句鼓励的话让她充满自信,正是这种自信让她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催促她不断成长。那情那景一直鞭策王有鹏更加努力工作,让她深刻体会到鼓励对于一个人的作用。

  陈雷,现在王有鹏教的六年级一班的学生,父母离异,由他爷爷带着他。得知这些情况后,王有鹏用心寻找他身上的优点,一有机会就表扬他,夸他字写得好,跑起步来帅。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他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一年的时间,他与以前判若两人,脸上充满了阳光,学习信心满满。

  学生都是花蕊,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时候。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他就能绽放最美的花朵。孩子的变化让家长非常高兴,他爸爸给王有鹏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老师,人家说碰到一位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幸福,我觉得,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表扬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王有鹏觉得这是给予她最高的奖赏,她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教师承载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定要用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心房的每一个角落。

  孩子得到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当看到孩子在我们的引领下不断成长,一天一个样,从刚入学时执笔姿势都不会到后来字写得比老师还要好,教师多有成就感,所以说把爱给孩子是值得的。

  爱要落实在行动中

  课前,王有鹏精心备课;课堂上,充满激情地和学生、文本融为一体;课下,她用心辅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病了,她亲自带着上医院;学生生活有困难,她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们有了点滴进步,她送去一声鼓励。学生把她当朋友,喜欢对她说悄悄话;家长敬重她,说她是孩子的引领者、知心人。将爱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她觉得,这是一个老师从教的最高境界。

  一批批的学生送到高年级学习,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随时间久远越来越浓厚。学生的发展牵挂着王有鹏的心,她一直关注他们,孩子们在我心中都是宝,说起他们的情况她如数家珍。聪明调皮的李震已经在北京参加工作,还时常和王有鹏打电话交流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内向的张倩已经在县电视台工作,见了她还是冲上来拥抱;大胆泼辣的崔放在高中成了小有名气的演说家;马骏初一上学期考了第6名,暑假成为第2名;刘朝阳好几次是初中级部第1名。去年王有鹏去二中开会,散会后刚走出教学楼,一名男学生跑过来抱住她说:“老师,得知您来开会,我一直在这里等着您。”说着满眼泪花。原来是王有鹏曾教过两年的郭昊。孩子长高了,她都快认不出来了。文静的朱正康在高二国际班几乎包揽了每次考试的第1名,文章多次获奖……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孩子让她为之骄傲自豪,是学生让她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

  学生刘朝阳在一次作文中这样写道:“王老师有一颗慈母般的心。她平等地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即使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她也从不批评、从不放弃,总是用一颗爱心呵护他们。我们在王老师慈爱的目光中慢慢长大!王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王老师!”

  爱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细细想来,从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新鲜、好奇,到会爱孩子,正是源于对教育、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爱让王有鹏倾尽全力工作。担任班主任15年,所任班级学生素质高,多次被授予优秀中队,本人多次被授予“爱生如子星”。1997年,王有鹏被授予县优秀班主任,并在全县举行的中小学百名优秀班主任表彰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做会学习的老师

  走上教育岗位之后,王有鹏为自己设置了奋斗目标:“做知识渊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的理想教师,并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进行自我超越。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今社会正处在剧烈转型的状态,国家改革势在必行,受教育者身心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师范毕业后王有鹏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取得了本科学历,抓住各种机会汲取新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向书本学习。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读书能使知识得到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是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读《陶行知教育文集》、《魏书生文选》等教育名著使王有鹏从中汲取更科学的教育规律;读《我和语文教学》、《优质提问教学法》等专业领域书籍提升王有鹏的教育理念。读《看世界》、看网络新闻,让王有鹏始终站在知识、信息的前沿,成为源头的活水。

  不管多忙,每天晚上王有鹏总是利用一个小时来读书,这成了她最惬意的时光。与此同时,她注重积累,将一些教学感悟撰写成论文。有多篇论文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其中《“循环日记”,小组合作捕捉精彩》在《山东教育》发表,《根据学段目标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在《语文周报》发表,《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全国一等奖。

  在实践中学习。实践出真知。老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每天坚持写25个字,朗读一篇文章,每周写30个粉笔字,是王有鹏对自己的要求。常年的坚持,提升了她的基本功。受她的影响,学生的书写越来越好,普通话越来越规范,实现了“身教胜于言教”。

  学生王奕晓说:“王老师的笑声很甜美,也很爽朗。最迷人的,还是她的声音。听王老师讲课,就像听一支歌,一支欢快的歌,一支富有阳光朝气的歌。王老师的朗诵也非常优美动人。清脆,宛如叮咚清泉,迸发着朝气;悲凉,又仿佛长笛,悲壮而凄凉”。

  2009年省里举行了齐鲁名师讲堂比赛,王有鹏录制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说课、讲课、反思。她全面备课,反复修改,试讲了11遍,因为这不仅代表她的水平,还代表五莲乃至日照水平,她必须讲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比赛她获得了省优质课一等奖。所有的辛苦化作了喜悦。

  1997年全县举行语文研讨课,让王有鹏出两节课,将一篇课文完整讲完。记得当时讲的是二年级的《乌鸦喝水》。她精心准备,就连上班的路上的十几分钟也不放过,一边走一边把整个流程熟记于心,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想到有可能会停电,就重新准备了第二套方案。需要课件呈现的用小黑板写好。没想到,第二天第一课时未讲完,突然停电了,王有鹏有条不紊地按第二条方案进行,丝毫没有影响全县的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的夸赞。从那以后,不管讲什么级别的课,王有鹏都准备好几套方案。她说,领导安排让我去做这件事,这是对我的信任,我心怀感激,把它作为一次历练自己的机会,我应该也必须做好,。

  讲公开课,提升了王有鹏的课堂水平;参与国家、省重点研究课题,提升了她的研究能力;担任省远程研修语文指导教师、语文远程研修专家,提升了她的专业素养;参与省市教学资料的编写提升了她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无论做什么,她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

  实践出真知,教师一定要珍惜每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提升自己。

  向他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在学习他人、得到别人的指导和帮助的同时,提升了自己,受益了学生。

  王有鹏格外珍惜各种培训机会。每次学习都认真思考,回来时落实到位。做到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2003至2007连续5年参加省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连续5年承担培训全县语文教师的任务,2010年在全市小学语文新课改研讨会上做交流发言,2014年在全县语文教师培训会上做《根据学段目标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连续多年参加市新课改教辅资料的编写。这一些工作虽然耗费了她大量的精力,过程又苦又累,换来的是知识的丰厚,累有所值。由于工作出色,王有鹏连续几届被评为县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

  活动中历练。2009年11月,王有鹏多次参加市县优质课听评课活动,她把本次活动当做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业务素质的机会。2013年县领雁评选的时候,学校当时有好几个老师要讲课,王有鹏先帮他们设计好教学思路,听课评课修改好,帮最后一位老师改完已经是晚上7点。顾不上吃晚饭,赶紧备课,在学校制作课件到了凌晨3点。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都熄灭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闹铃预定好时间,休息3个小时,第二天早上6点又赶到学校修改,9点准时讲课。过程很累很苦,但当她听到老师们取得了好成绩,自己也获得全县第一名的时候,一切随风而散,只有幸福。

  1998年、1999年、2000年王有鹏连续三年参加县组织的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2002年教委组织的素质报告团中授课6节,作报告6次,2001年在全市教材巡回培训中举行7节观摩课。

  在辽阔的亚马孙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母鹰会“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因为这决定着幼鹰骨骼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教师成长何尝不是这样,有历练,有付出,才能不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做反思型教师会让自己加速进步。王有鹏养成了时时事事反思的习惯。反思教学行为,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反思在课中自己和学生的表现,减少课堂遗憾,继而发展到反思自己做过的每件事。每天晚上睡觉前,她会将一天的工作进行回放梳理,有什么可取之处,有什么教训要牢记,怎样做会更好。反思让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做一个会教学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学。

  王有鹏很庆幸一毕业就从事自己钟爱的语文教学,碰到了那么多热心帮助的领导、老师,更难得的是得到了那么多学习的机会,使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及课程的一些理念领悟得比较透彻;很幸运能举行那么多的公开课,得到过那么多领导的指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造就了个性鲜明的别样课堂。

  “最幸福时刻在课堂”。 王有鹏力求让课堂充满智慧,充满创新,流淌幸福。创建生命涌动的课堂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25年来,她一直和学生一起在语文海洋里徜徉,创设有道课堂,和老师们一起在语文研究中共同成长。

  王有鹏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懂得教学艺术,要为学生一生着想。在语文教学道路上,她一直在探索语文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的途径,做了一些尝试,想和年轻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编辑专题性语文小报。根据语文教材专题性强的特点,从四年级开始,学完一个专题王有鹏就引领学生办一份小报。如学完“与经典为友”,让学生办《走进经典名著》,小报内容围绕精彩句段、读后感,分析经典中的人物,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来选择,要求学生紧扣专题知识点拓展延伸,呈现本单元综合知识及本单元知识的延伸。把学生文本学习的内容在实践中呈现和运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坚守课前三分钟演讲。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几年来,王有鹏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朗读展示,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这一做法得以在全县推广。

  王有鹏2003年举行省公开课,2009年获省优质课一等奖,2010年获国家级优质课二等奖。付出总有回报。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淀中,逐步完成对事业的积累。

王有鹏给学生上课

王有鹏与乡镇联盟指导教研活动

王有鹏指导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