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中小学教师-付青亮 |
发表日期:2018-02-01 |
大山里的红烛 ——记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教师付青亮
付青亮,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5年来,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他扎根青州市偏远山区,把一切献给了学生,把青春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上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他先后荣获“青州市十大名师”、“潍坊市教学能手”、“潍坊市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选择就意味着担当 1992年,益都师范学校毕业后,付青亮主动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学校,义无反顾地来到青州市西南山区学校工作。25年来,从石岗头初中到孙旺初中、王坟初中,再到离家更远的传泰希望小学,他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搬来搬去始终没有离开大山,没有离开心爱的三尺讲台。刚开始,他任教的学科是初中语文、历史,来到传泰小学后他几乎成了全科教师,语文、品德、科学、安全教育,他都教。这些年来,岗位在变,学生在变,但他幽默风趣、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始终不变。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哪一级学生,都喜欢到他的班级上课,他所担任的班级几乎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 1998年山东省高考状元杨万利、2007年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尹欣欣、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景光强,都是他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 参加工作25年,付青亮担任过初三班主任12年,连续12年送毕业班。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执着地追求着,几十年如一日,把知识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前程,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教育是一项良心的事业,要对得起每一名学生、每一个家庭。时间回到20年前,这是藏在付青亮心中20年的秘密。那是妻子分娩的时候,由于小孩脐带绕颈、胎位不正,医生建议剖腹产,没想到手术出现意外,产后大出血,多亏抢救及时,母子才得以平安,但妻子的身体相当虚弱。等妻子稳定下来以后,因为正值中考前夕,他上着两个班的语文,还兼着班主任,于是在医院陪床不到两天,就把母子俩托付给了年迈的母亲照看。由于母亲日夜操劳,在妻子输液时睡着了,发生了输液反应也没发现,幸亏医生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当他接到电话赶到医院时,看到妻子苍白的脸色、疲惫的母亲、嗷嗷待哺的孩子,再也抑制不住,留下了愧疚的泪水。由于这次手术的意外,妻子留下了肠粘连的后遗症,经常夜里发作,他一直觉得愧对妻子。 爱是教育的基石,正是源于对工作、对学生的爱,付青亮的脸上始终充满亲切的微笑。他和蔼可亲,学生很少怕他,都很喜欢他。他的教学得到了每届学生的好评,每年学生评教满意率都是100%。他教过的学生景光强在贺卡中动情地写道:“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这么多年来,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永远忘不了您充满激情的历史课。” 后来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学生张礼国写道:“初三真的很枯燥无味,对学习有时真的很厌倦,但您的课却让我们如此地快乐和怀念……” 在好老师的眼里是没有差学生的,付青亮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尹欣欣是一个非常瘦弱的小男孩,是初三上学期转来的,刚来时很胆怯,与其他同学交往不多,经常一个人在操场边发呆。由于体质弱,在体育课上进行的四项测试中,尹欣欣只有两项及格,1000米和引体向上都不行,连及格线都达不到。付青亮得知这种情况后,立即找他谈心,鼓励他树立勇气和信心,并为他量身定制了训练计划,每天清晨和傍晚,亲自陪他在操场上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来的毕业体育测试中,尹欣欣竟然出乎大家意料,获得了四项优秀。后来,尹欣欣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尹欣欣刚入伍时,个头还不到1.65米,体重也只有47公斤。新兵摸底测试,8项科目他仅3项勉强及格。尹欣欣拼命追赶。训练中,别人跑5公里他跑6公里,别人一组拉臂20个,他拉30个;练攀登,他不到一年磨烂了40多副手套,爬破了12双鞋子;每天睡觉前,他坚持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跳绳、100个深蹲起立。后来,尹欣欣保持着多项训练科目比武的支队纪录:攀登,6秒钟爬到5层楼顶;武装越野,17分20秒跑完5公里;射击,95%以上都是10环。他入伍5年,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被山东省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获得“上海市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和第五届“中国优秀青年卫士”称号。2007年,他以总得票数第一的成绩当选“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付出的是爱,收获的是累。可是,只要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和真诚的谢意,付青亮觉得,他很快乐。山区学校的学生离家远,寄宿生占了95%以上,为了保障这些学生的安全,他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与责任。早上提前30分钟到校,晚上最后一个离校,已经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学校离家远了,他就在学校一住就是一周。2011年冬,晚间巡查时他不慎摔倒,造成膝盖韧带拉伤,医生建议砸石膏躺一个月,但他为了尽量少耽误工作,只贴了五天膏药,就一瘸一拐地上课了,但由于活动得早,治疗又不彻底,直到现在,每逢阴雨天或者走路用力过猛,膝盖就疼痛不已。 大爱没有边界 付青亮出身农村,对农村孩子骨子里透着亲切。他性情温和,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参加工作之初,没有家庭牵挂,学校离家又远,他就长期吃住在学校,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出现了问题,都愿意找他倾诉,他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上世纪90年代,农村生活学习条件艰苦,有些学生交不上学杂费、书本费,他不忍心孩子因此辍学,经常省吃俭用接济困难学生。后来,他结婚成家,尽管工资有限,还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学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虽然一件件都是那么平平常常、微不足道,但在学生们心中却能胜过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20多年来,付青亮资助贫困学生累计2万多元。 2005级学生刘新,在初三上学期,父亲患癌症去世,家境相当贫寒,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一度产生辍学念头,成绩也直线下降。付青亮把他领到自己家里住了两个星期,耐心做他的工作,并且资助他生活费,给他买书,和他谈理想、谈未来,终于使他走出了阴影。在中考中,他不负众望,以全市前百名的成绩考入市实验高中。在高一一年中,他给付青亮写过6封信,他在信中说:“老师,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是您把我背上了山顶,我将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当一名教师,回报社会,关爱贫困学生,把您的大爱传递下去…… ” 大爱没有边界。付老师不但爱自己的学生,还牵挂仅有一面之缘的几千里之外的偏远山区的孩子。这还要从2009年3月去湖北省五峰县的祭扫说起。一次意外的网络搜索,妻子得到了爷爷——革命烈士刘美树的相关信息,60年的杳无音信,终于有了答案,于是清明节前夕,岳父带领5个子女在山东卫视记者的陪同下前往爷爷的牺牲地---湖北省五峰县采花乡祭扫。到了那里后,受到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并了解到为了让后人们不忘记烈士,当地政府以爷爷的名字命名了一所小学,并建了纪念碑,每年都有当地的学生为爷爷扫墓。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付青亮发现那里还有因贫困失学的孩子。于是,姊妹五个商量决定为革命老区的孩子尽一份绵薄之力。付青亮从那年开始资助了一个叫陈琦的一年级男孩,从微薄的收入中每年拿出1000元,直到他大学毕业。现在陈琦在渔阳关中学读初三,学习成绩优异。后来,该男孩的堂姐陈玉读高二时家庭遭遇不幸,面临失学,付青亮得知后,又开始资助她,陈玉现在宜昌大学读大三。多年来,他已经资助孩子2万多元,对于有些家庭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是对同样并不富裕的付老师来讲,都是付老师省吃俭用的积蓄。“这个钱花得值,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付青亮说。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学海无涯苦作舟。25年来,付青亮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对教学孜孜追求,虚心向前辈和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他的语文课、历史课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幽默风趣、清新自然、轻重有致、充满激情。2000年9月,他被评为青州市优秀教师,2003年6月被评为青州市历史教学能手,2004年2月示范课《汉朝的中外交流》荣获潍坊市历史优质课一等奖,2006年6月被评为潍坊市历史教学能手,2007年9月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教师,2009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探索者的脚步永不停止。2009年,他主导的科研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优质教育中运用策略、方法的研究》获山东省一等奖。2010年5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课题获国家级二等奖。 2010年10月金点子《双“123”轻负高效写作模式的实践策略》获潍坊市一等奖,并获青州市政府教学成果奖。2011年9月,被评为潍坊市特级教师。2011年12月,被评为青州市首届十大名师。2014年4月,被青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青州市劳动模范。 2016年9月,因工作需要,他来到了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担任四年级语文、科学、安全教育兼班主任。传泰希望小学是一所山区学校,同时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项目学校、潍坊市双改联盟学校、青州市课改窗口学校。领导慧眼识才,把付青亮安排到这所学校,正是为了让他发挥教改特长,大展宏图,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付青亮不负众望,已经在小学教育的领地里大显身手,小有成就。他最忙的就是校本研修和乡土课程开发。围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指导思想,他立足当地资源和学校实际,以“多才多艺、快乐成长”为核心,设计开发了“七彩阳光”校本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他利用校园的空地组织学生种植蔬菜,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在校园的边边角角见缝插针,开辟菜地,种下一粒粒种子,在热切的期盼和渴望中种子萌发,蔬菜在孩子们的关爱下开花、结果,孩子们感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他们的成长也充满了乡村气息和味道。现在,付青亮把耕读文化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校本课程组织开发实施,在学校支持下,农耕苑、耕读博物馆、耕读长廊、耕读讲堂正在建设完善中。独辟蹊径的耕读文化课程让乡村的孩子更好地“记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愁”。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自参加工作以来,付青亮师德考核年年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其先进事迹多次在《青州通讯》、青州电视台、《潍坊日报》、《山东教育报》等媒体刊登,被当地学生及家长誉为“大山红烛”。 三尺讲台,三寸笔;一腔热血,一片心。多年的工作历练使他更深刻地明白,再多的成绩也只是某一阶段工作的证明,而“教师”这两个字是需要他用一生来书写的。 付青亮老师和学生交流 付青亮老师指导学生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