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返回
中小学教师-毕淑娟
发表日期:2018-02-01   

用“心”做教育

  ——记莱芜市实验小学校长毕淑娟

 

  有人说,一个人做事有三种境界:用力做事可以把事做完,用脑做事可以把事做成,只有用心做事才可以把事做好。从教27年来,莱芜市实验小学校长毕淑娟用心教书、用心育人、用心治校,用自己的真情挚爱,成就了教师,成就了学生,成就了学校,也成就了自己美丽无悔的人生。

  全心追求,用梦想照亮梦想

  记得毕淑娟在莱芜师范读书的时候,一位同学举着毕淑敏的文章对她说:“中国有个女作家叫毕淑敏,希望未来有个教育家叫毕淑娟。”当时,明明知道这是一句玩笑话,心里还是不免升腾起一个强烈的渴望:“即使这辈子成不了教育家,至少也要成为一位‘名师’!”

  1990年8月,带着青春少女对教师职业诗一般的向往,毕淑娟走上了讲台。她永远不会忘记到农村中学报到时那神圣而又温馨的一幕:白发苍苍的老校长端坐在办公桌前,金色的阳光映照着桌上的两样水果——桃和李子。多少年后,毕淑娟还清晰地记得,不知为什么,那一刻,她的心怦然一动,仿佛有许多话要说,但竟什么都说不出来。脑海里跳动的只有老校长“桃李满天下”的希冀,心灵上铭刻的只有自己“桃李满天下”的信念。也正是在那一刻,“一辈子做一名教师——做一名优秀教师——做一名专家型教师”的梦想在她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于是,为了这个美丽的愿望,她就像林清玄笔下那株执著、坚韧的百合,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有多少人认定她就是一株野草,她都在深深地扎根,默默地蓄积,努力地成长,力求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初中语文教学“十佳”;1999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正高级教师;2015年,被评为齐鲁名师;2016年,她又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和全国新教育智慧校长提名奖……她终于以自己的美丽绽放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醉心课堂,用激情点燃激情

  在毕淑娟的眼里,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站立,是教师最美的生命姿态。这些年,她应邀到广东、江苏、黑龙江等全国10多个省市执教公开课100余节,做专题报告60余场。省教研室的张伟忠老师曾这样评价我的课:“‘以情激情,入情入境’是毕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课堂上,她那神采飞扬的激情,感染着学生;她那汩汩流动的真情,陶冶着学生。毕淑娟的课真的让你感觉到,她是在用心、用情、用爱,与学生共同演奏着生命的乐章。”可是有谁知道,这背后又付出了她多少心血呢

  一天晚上,她在备《木兰诗》一课。为让学生充分感受花木兰的形象,她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好办法。突然,邻居家传来了常香玉的唱腔:“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们享清闲……”毕淑娟兴奋极了,扔下手中的课本就跑了出去。借来磁带后,她便模仿着唱了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愣是学了个有板有眼。课堂上,她一会儿是豪放派,让学生在“谁说女子不如男”中感受巾帼不让须眉的壮志豪情;一会儿又是婉约派,让学生在“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中感受木兰恢复女儿身时的似水柔情。课后,有学生问我:“老师,你真神!怎么还会唱豫剧呢”我说:“因为我呀,昨天晚上拜常香玉为师了,梦里还跟着她唱呢!”

  2012年,毕淑娟应邀到济南执教《海燕》一课。历城区的杨森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这样的话:“《海燕》,那是一堂怎样的课啊!音乐响起,在大海翻卷,海燕勇敢飞翔之时,我听到了一个女性的声音开始和着激荡昂扬的旋律,在寂静的教室里响起。饱满、蕴藉、张力四射,那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生命的流淌。那不是朗诵,是灵魂在歌唱啊。日本作曲家小泽征尔在中国音乐学院听《二泉映月》时曾禁不住泪流满面地跪倒在地,我坐在那里也有一种想哭且冲动的感觉,那是涌动在生命深处的感动、亢奋、不禁和颤抖。”

  面对这样的夸赞,毕淑娟说:“说实话,我不敢承受这样的溢美之词。我只知道,语文,已经带着我的呼吸和心跳、智慧和激情融进了我的血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曾有老师问毕淑娟:“这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毕淑娟笑了笑,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了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潜心研究,用思想培育思想

  有人说:“三等教育教知识,二等教育教理论,一等教育教思想。”教师是个行者,更是一个思想者,只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培育有思想的学生。

  1993年,毕淑娟参与了全国“目标教学”实验。实验中,她大胆地将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引入布卢姆的“目标教学”中来,较好地解决了目标教学中“重视学生掌握,忽视学生发展;重视差生转化,忽视优生提高”的问题,她被评为山东省单元达标教学优秀实验教师,并获全国目标教学公开课一等奖。

  2001年,毕淑娟主持了全国“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实验中,她努力挣脱传统作文的镣铐,让积累“厚”起来,让练笔“多”起来,让题目“靓”起来,让情感“激”起来,让情境“真”起来,让想象“飞”起来,让构思“巧”起来,让立意“高”起来,让讲评“活”起来,真正让作文教学自由自在地“舞蹈”了起来。所撰写的多篇写作教学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发表,多次应邀在全国各地作题为《让作文教学“舞蹈”起来》的报告,并荣获全国“创新写作教学优秀实验教师”称号。

  2002年,毕淑娟主持了山东省初中语文“以学为主”教改实验。实验中,我创立了“以学为主,自主创新”五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激疑诱趣——自读交流,整体感知——品味欣赏,感悟积累——质疑问难,求异创新——归纳概括,扩展延伸”,所撰写的教研论文《初中语文“以学为主,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获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由于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突出表现,毕淑娟被选拔为“山东省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骨干成员,以《用心呵护每一片创新思维的嫩芽》为题在全省作了巡回报告;山东教育电视台以《嫩芽出土需呵护》为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2008年,毕淑娟又开始了对“绿色课堂”的研究与探索。教学中,她用绿色作为课堂教学的底色,引导老师们打造率真自然的生态课堂、幸福快乐的生命课堂、充满活力的生机课堂、注重体验的生活课堂、充满创新的生成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感受到了精神脉搏的欢跳,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她还出版了《走进绿色课堂》一书。

  2011年调入实验小学做校长后,毕淑娟确立了“实施生态教育,打造生命憩园”的核心办学理念,努力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清新、高雅的生态文化,实施科学、人文的生态管理,倡导灵活、扎实的生态德育,开展自然、朴素的生态阅读,开发生动、丰富的生态课程,构建幸福、快乐的生态课堂,开展真实、有效的生态科研,打造轻负、高效的生态质量,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积极主动、健康和谐、全面均衡的发展。该课题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5年,毕淑娟又带领孩子们开始了“童写童话”的快乐旅行。实验中,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引领老师们采取“渐进式训练,有梯度发展”的模式进行有效指导和训练,一至五年级分别以“童画童话——童续童话——童写童话——童编童话——童创童话”为主题。捧读孩子们一篇篇稚气未脱、童心可嘉、想象绮丽的童话作品,我庆幸我找到了一把开启小学生写作大门的金钥匙。

  毕淑娟总觉得,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整天想着它、念着她,琢磨她、研究她,感悟她、享受她,而教科研更是助推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撑杆。这些年,她先后主持十多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并编辑出版了《我这样做教师》《我这样做校长》《我这样教语文》《在美国的那些日子》四本书,山东电视台也以《学者教师毕淑娟》为题对她进行了宣传报道。

  潜心治校,用思想培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可以说,校长的思想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

  毕淑娟深知,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学校的颓废落后局面,她引领老师们以 “生态教育,美丽校园,诗意生活”为目标,先后建成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至爱楼、至德楼、至乐楼,建成银杏林、玉兰园、梨园、杏园、憩园,建成养心书屋、益智棋社、心灵氧吧等30多个功能室,建成《弟子规》楼梯、《论语》长廊等20多个文化长廊。如今的实验小学,充满了诗意和神韵,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先后吸引了省内外50多个考察团参观学习。2014年,全国第六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名牌学校”设施战略研讨会在莱芜市实验小学成功召开。

  毕淑娟说,读书是提升办学品味的最好方法。为此,她确立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校训,实施了“晨诵经典—午讲故事—暮读名著—晚写随笔”阅读工程,开展了“乘着诗歌的翅膀”经典诵读大赛、“装满故事的方舟”讲故事大赛、“悦读经典,演绎书趣”童话剧大赛、“诗意生活,诗词相伴”学生诗词大会、“世界读书日”图书交易大会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并为 300多名师生出版了自己的文集。2014年5月,60多所中国课改名校齐聚实验小学、研读实验小学,我们的师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献上了精彩纷呈的读书盛宴,浙江的一位校长感叹道:“在莱芜市实验小学,读书已经成了最朴素、最自然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毕淑娟看来,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她引领老师们打造“有序、有情、有趣、有效”的生态课堂,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精神脉搏的欢跳,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山东教育》以《聆听生命拔节声》为题分三期作了报道。毕淑娟引领老师们开发了“养心类”“益智类”“怡情类”“健身类”等十大门类的特色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学校先后夺得莱芜市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足球比赛、航模比赛、演讲比赛、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国学达人比赛、戏剧比赛第一名。学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并在全国新教育年会上作了《课程,让生命如此美丽》的报告。

  毕淑娟时刻铭记,“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为此,她确立了“一切以爱的名义”的校魂,以“善良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日行一善”,把“善良”的种子撒播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实验小学,你会发现,枝头艳丽的花朵没有人去触摸,树上诱人的果实没有人去采摘;你会发现,捡起一片垃圾、扶起一个同学、撑起一把雨伞,成为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你会发现,捡到手机冒雨等待失主,拾到巨款请求老师帮助,他人有难主动捐款捐物,成为无需提醒的生命自觉。“善良教育”已成为实验小学的精神符号和文化品牌,“行善事,做好人”已经成为每一个实小人恪守的行为规范;2015年,学校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各大新闻媒体竞相宣传报道。

  爱心奉献,用生命激扬生命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的,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选择了责任。”

  这些年,从教师做到校长,毕淑娟感觉自己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歇过。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使我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连续上课双腿便会涨痛难耐,但在一位老师休产假,学校师资短缺的情况下,毕淑娟还是毅然决然地跨级部担起了三个班的语文课。直到2008年冬天,她的双腿突然奇痒难忍,静脉曲张已经到了非治不行的地步,我才在家人和同事的劝说下住进了医院。但毕淑娟终于还是放不下即将中考的学生和学校的一大摊子工作,仅在家休息了一周,就冒着严寒,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学校,走上了讲台。近几年,工作更忙了,更累了,毕淑娟的左腿静脉曲张又复发,医生说已经不太适合做第二次手术,建议她尽量多休息,少走路。可是,繁重的工作,校长的责任,又怎能让她停下前进的脚步呢

  2002年春天,毕淑娟的儿子患了腮腺炎,由于治疗不及时,并发了严重的胰腺炎。记得那是一个周六,学校决定由毕淑娟主持召开家长会。中午,她边吃饭边整理完发言稿,就急匆匆打车去医院为孩子输液。刚刚扎上针,孩子的肚子突然剧烈疼痛,哇哇大哭起来。可是看看表,开会的时间就要到了,她必须马上回学校。当时,孩子哭着拽着她的手,求她不要走,老父亲气得平生第一次破口大骂起来:“是工作重要还是孩子的命重要天底下哪有你这样的妈妈!”听了这话,毕淑娟的泪如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她望了望泪眼朦胧的孩子,抚摸了一下他的头:“乖,儿子,妈妈一会就回来……”终于还是狠了狠心,哭着跑出了医院。后来,听说有位老师的孩子因腮腺炎引发脑膜炎夭折,毕淑娟感到好后怕,觉得是那样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2011年9月,毕淑娟被任命为实验小学校长时,恰是她儿子上高中的时候。她更是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实验小学建校已经60多年,却一直没有操场,这也成为各级领导和历任校长最头疼的问题。没有操场,学校的3000多名孩子便只能在狭小的空地上做操、上体育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充分调研后,我跑村委、跑区委、跑建委,跑教育局、跑国土局、跑规划局,终于以自己的诚心打动了村委领导。可是,操场开工不久,就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一群无业青年,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威胁毕淑娟说:“操场可以建,但要给我们10万块钱,否则就收拾你们全家。”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毕淑娟特别冷静,面对他们的百般纠缠、无理取闹,她和颜悦色、不卑不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和满腔真情感化了他们。第二天,毕淑娟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领导们又在百忙之中多次出面协调,历经千回百折,操场才得以继续开工建设。操场投入使用的那一天,阳光明媚,看着孩子们在宽阔的塑胶操场上奔跑、欢跳的身影,毕淑娟喜极而泣,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心酸,都在那一刻烟消云散!

  一直以来,毕淑娟非常喜欢徐志摩的一句诗——“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毕淑娟的心里,教育教学就是那波光荡漾的康河,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她我神往,让她沉醉,让她追寻!在今后的日子里,毕淑娟将继续怀抱着对教育的深情、对学生的挚爱,用心教书、用心育人、用心治校,在教育教学的碧水里,自由漫溯,尽情放歌,一路收获最美丽的风景!

工作中

赴美考察与美国孩子在一起

和孩子们一起包水饺吃水饺

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